近年来,酒泉市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指导下,聚焦“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营商环境建设目标,对标先进、综合施策,全面加强营商环境建设,为推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大动力。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840.9亿元,同比增长6.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6%。肃州区、玉门市跻身全省“十强县”行列,酒泉市土地集约利用、玉门市商事制度改革和瓜州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做法获国务院通报表扬,肃州区荣获“2022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百佳试点县”和“2022年度县城营商环境经典案例”,玉门市信用监管被列入“2022年全国营商环境创新发展重点宣传推广案例”,我市被确定为国家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酒事快、泉办好”服务品牌获“数字政府管理创新奖”,延伸出“肃办速好”政务服务品牌,在全省2020年、2021年第三方营商环境评价中均位全省前列,企业的投资意愿和发展信心节节攀升,经济社会发展得到强有力的支撑。
聚焦企业需求,打造亲商富商政策环境。一是建立齐抓共管的组织体系。市委、市政府成立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统筹谋划调度,靠前指挥部署,顶格推动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下设22个专项小组,结合工作实际,成立全市工作专班;各县(市、区)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形成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协调推进机制。印发分解落实评价指标和季调度任务,建立工作任务推进台账,确定优化营商环境的任务书、时间表和“施工图”,形成按月调度、季度总结、督查整改工作机制,压紧压实每一项工作责任。二是建立“1+N”制度体系。依据《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配套出台《酒泉市2022年优化金融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关于全面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酒泉市施工图审查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指导意见》等一批可实施、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同时做好文件的宣传解读、政策文件清理及贯彻实施工作,提高市场主体对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的知晓度。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行动方案》《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若干政策的实施方案》《关于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持续释放政策红利,精准滴灌助企纾困。三是大力开展助企纾困专项行动。以贯彻落实中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及接续政策措施为抓手,制定《酒泉市助企纾困百日攻坚行动方案》,实行“一人一企一策”包抓责任制,常态化服务联系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帮助1389家重点领域重点企业打通惠企政策措施落实“最后一公里”。四是强化督查问效。制定《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细化61项整治任务;政府牵头就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特别是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解决了一批改革的中梗阻和疑难杂症。
立足服务提能,打造高效便捷政务环境。一是推行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管理。牵头组建全省公共服务事项目录编制工作专班,梳理形成贯通全省“四级46同”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并在全省率先完成第二、三批政务服务事项认领编制审核上报。编制《酒泉市行政许可事项清单》(主项319项,子项572项),动态调整《酒泉市一体化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实现“清单之外一律不得违法实施行政许可”。二是优化审批服务流程。建成运行市级行政服务中心和智慧政务平台,市直43个部门、132名窗口人员全部入驻市级政务大厅,981枚电子审批印章、1320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应进必进”,不断再造服务流程,集成全市通办的“一件事”69个,全市平均跑动次数0.02次,承诺时限压缩90.5%,即办件率83.52%,实现首席代表全负责、大厅之外无审批、服务事项全覆盖的新局面,政务能力全省综合排名第一。实现参保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残疾人证办理“跨省通办”“省内通办”,结婚登记实现“省内通办”。三是促进企业开办便利化。持续优化企业登记注册办理流程,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企业登记注册0.5个工作日办结,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推行即来即办和“秒批”。2022年,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4.5万户,注册资金3664亿元,同比增长8.33%、42.81%,包括首航高科和金刚光伏2家上市公司。四是稳步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成立“无证明城市”工作专班,专门外出江、浙、沪等地学习考察,编制《“无证明城市”应用平台建设方案》,通过共享交换平台归集数据54亿条。研究制定《酒泉市“无证明城市”建设市级试点事项清单》和《酒泉市“无证明城市”建设县级试点事项清单》,对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清理,全市共清理审查服务事项3006项(市级1526项、县级1480项),确定试点事项648项,确保“清单之外无证明”。
坚持宽严相济,打造公平正义法治环境。一是扎实开展联合执法。全面推广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进跨部门联合监管和“互联网 监管”模式,实现随机抽查全覆盖、常态化。2022年,全市开展双随机抽查检查744批次,抽查市场主体5387户,检查合格率97.6%。二是全面实施柔性执法。对全市314个行政执法主体部门的2735项行政处罚事项进行了再梳理,修改完善自由裁量标准12210条,对涉及市场监管、安全生产领域的87类186项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目录清单进行了细化量化,行政柔性执法的社会效应充分显现。三是积极推进信用监管。建立了全市统一的信用分级分类指标体系,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行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政策措施,在日常监管中对市场主体实行差异化监管,为企业纾困减负。加强监管信息归集共享,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司法判决、违法失信等29.4万条信息关联整合。2022年,全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共归集共享“双公示”等各类信用信息2.4亿条,做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主动服务企业,打造利商安商投资环境。一是最大限度降低企业成本。在全省率先推出“企业开办大礼包”,为新开办企业免费办理营业执照、刻制公司印章、赠送税控电子密钥。推行“不来即享”工作机制,梳理17个税种、428项税收优惠政策,依托云平台大数据,主动甄别符合享受优惠政策条件的纳税人,已为6.7万户纳税人减(免)、退税(费)63.04亿元。二是最大幅度提供融资支持。加大首贷培植力度,引导金融机构用足用活政策工具,支持新能源项目和小微企业发展。2022年,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05.04亿元,支持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企业和项目40个,投放贷款41.5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率达到64%,再贷款投放量居全省前列。综合运用好“信易贷”平台,2022年共组织推荐25147家企业注册入驻省“信易贷”平台,162家企业获得信用贷款181笔共38.07亿元,帮助民营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难题。三是最大范围服务招商项目。出台《酒泉市招商引资项目代办服务工作机制》,在市县两级政务大厅派驻招商引资项目“代办专员”,从企业开办、项目审批到竣工验收提供全流程全周期“管家式”精准服务,2022年代办各类事项3600余次。四是最大程度压减项目前期手续。全力以赴降低用地成本,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施“标准地”改革试点工作,项目只要完成施工图审查,即可容缺土地手续办理用地许可、规划许可,累计签订“标准地”协议32宗6030亩。五是最大力度推进工程项目改革。工改系统与省政务服务网、省工改平台、市电子证照系统等信息平台成功对接,实现了数据共享,分9大类编制了统一的工程项目审批流程图,截至2022年底,已通过工改系统受理项目2276项,办件量10569件。
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宜居宜业人文环境。一是不断加强数字政府一体化建设。根据国家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标准和规范,通过组织县市区培训、开展系统测试、收集建议反馈整改等,加快完成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升级改版,于2022年2月18日在全省率先上线运行,联通调试事项中心、受理中心、办件中心、智能客服等10个功能模块,线上政务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二是全面建成便民服务“总客服”。高标准规划完成12345热线平台建设,整合非紧急热线57条,实现政务服务热线一个号码“7×24 小时”全天候人工服务。在2022年第三方评估平台热线运行质量监测中,酒泉市12345热线在全国312个地级市中排名第28位,成为甘肃省普通地级市中唯一进入前百名的热线平台。2022年,各渠道共受理诉求24.53万件,一次性答复19.92万件,转派工单5.05万件,办结5.03万件,办结率99.63%。三是严格落实“好差评”制度。积极与省级平台完成对接,全市“好差评”系统汇总评价数据14.9万条,好评数达99.9%。新增“找茬办”“办不成事”窗口职责,积极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2022年酒泉市超期办结率排名全省第一,差评整改率为100%。四是公共资源交易实现全流程电子化。建成公共资源电子交易系统,实现交易网络市县级全覆盖,交易数据“国家、省、市、县”四级互联共享,进场交易项目“一张网办理”,首开全省“不见面开标 远程异地评标”先河。2022年全年进场交易项目1696个,成交金额180.6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5.65%、74.31%,节约资金2.65亿元,增益资金0.18亿元。五是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投资项目通过在线平台获取唯一身份标识的项目代码,实现了一网申报、并联审批,开启了酒泉“不见面审批”新时代。2022年,全市通过在线平台共申报意向投资项目2671个,计划投资额5817.0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