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泾县税务局办税服务厅,泾县旵山风景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会计施文完成申报后坦言:“作为新办企业,幸亏税务部门‘开业第一课’重点辅导纳税信用,这次网络故障通过线下兜底服务,才没影响信用记录。”近年来,泾县部门聚焦诚信纳税体系建设,通过精准服务助力企业筑牢合规根基,让纳税信用成为企业发展的“金招牌”。
信用培育从“新”发力扣好合规“第一粒扣子”
针对新办企业信用管理盲区,泾县税务局将纳税信用纳入“开业第一课”核心内容,围绕申报期限、发票管理等易扣分环节开展针对性辅导。旵山风景区作为新成立的文旅企业,在办理税务登记时,税务干部就逐项讲解逾期申报、发票开具不规范等行为对信用的影响。“这种入门级辅导很实用,让我们从一开始就重视信用维护。”施文表示。
数据显示,2024年泾县新办企业因基础指标扣分的次数得到有效控制,A、B级纳税人占比较往年进一步提升,信用培育初见成效。
信用红利加速释放激活企业发展动能
“凭借纳税信用绿卡,我们通过‘税融通’拿到了优质贷款!”安徽钱丰粉业有限公司法人吴报明指着新落成的生产线介绍,连续9年A级纳税信用不仅让企业享受涉税业务“绿色通道”,更在融资中获得低息优惠。
泾县税务部门与金融机构深化“银税互动”合作,2025年以来共享信用信息2000余条,形成“诚信纳税—便捷融资—扩大生产”的良性循环。纳税信用正从“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红利”,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砝码。
风险预警精准滴灌系紧信用“安全带”
“收到税务部门提醒按时备案银行账户的提醒短信时,我们及时自查,避免了信用扣分。成功获评第7年信用A级企业!”泾县金强塑胶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罗国强展示着手机里的预警信息感慨道。据悉,泾县税务局通过数据分析,筛选出12项“易疏忽失信行为清单”,针对不同企业特点,该局创新分类服务,对个体工商户直接联系法人推送申报提醒,对企业精准推送财务人员的同时解答涉税问题。2025年向200余户企业精准推送风险提示,实现“被动修复”向“主动预防”转变。宣城市宇轩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办税人曹明辉感慨:“税务部门直接对接财务一线,政策和提醒再也不会漏了。”
从新办企业的“信用启蒙”到老牌企业的“信用增值”,泾县税务部门正构建全周期信用管理体系,新办企业“开业第一课”覆盖率连续提升,失信企业信用修复辅导率提升50%,“税融通”贷款额度向守信企业倾斜……一系列举措让诚信纳税成为企业发展的“刚需”。泾县税务局负责人表示,要让纳税信用不仅成为企业荣誉,更成为真金白银的实惠,税务部门将持续完善“培育+转化+预警”机制,让更多市场主体在合规经营中享受信用红利,共同营造“知信、用信、守信”的税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