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信用中国(甘肃临夏)官方网站!今天是:
登录 |关于我们|网站声明|长者模式|
【无障碍阅读】

信用中国(甘肃临夏)

credit.linxia.gov.cn

临夏州“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纪实

来源 :信用中国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1-05-29 18:33 打印

提升焕新“家”速度   办好实事开新局

——临夏州“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纪实

       州发展改革委党组把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有力抓手,以学促干、以干促成,进一步育产业、拓就业、强服务、促融入,接续奋斗、久久为功,努力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提升打造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名片和新亮点。

        高标准谋划发展特色产业。发挥发改部门牵头抓总的作用,督促指导有“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7个县,结合县域和3000人以上集中安置区的特色实际,重点从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制定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实施方案,并于5月17日-19日组织全省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23家成员单位和有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任务的省直部门负责人和12个市州70个县区负责同志在临夏州召开了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现场会。截至目前,指导各县围绕易地扶贫安置点后续产业实施农牧业产业基地、商贸市场、冷链基地等项目17个,计划投资100757.29万元,后续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共6个,计划投资7676.33万元。

        高站位拓宽增收致富渠道。持续放大各具特色的易地扶贫搬迁模式“溢出效应”,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证搬迁群众有产业、有就业、能致富。目前,全州1.47万户搬迁群众产业扶持实现了全覆盖,户均2人以上保持了稳定就业。对继续耕种原有土地、主要从事种养业的搬迁群众,继续实行“政府投资、集体所有、主体经营、带动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临夏县发挥传统农业大县优势,大力发展日光温室和高原夏菜种植,形成了小产业大增收的一户一棚种蔬菜的“北塬模式”。截至目前,建成日光温室大棚2234座,户均稳定收入超过3万元。广河县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群众参与的措施,搬迁户与合作社共养统销,发展形成了一户一圈养牛羊的“广河康家”模式。截至目前,建成牛羊养殖大棚491座,实现户均稳定收入超过2万元。东乡县在龙泉镇拱北湾村采取政府资金引导、招商落地企业、筛选经营主体、保障就业岗位的措施,通过建设香菇生产基地和扶贫车间,探索形成了“集体资产+招商企业+经营主体+搬迁户”的“东乡拱北湾”模式。安置点建成高标准香菇温室40座、冷库1座、扶贫车间一个,开发就业岗位350多个,吸纳60多名搬迁群众就近就业,人均年收入达2.5万元。对依托城镇和产业园区安置的搬迁群众,加大技能培训力度,通过组织劳务输出、扶贫车间、公益岗位等多种措施,稳定实现有劳动能力搬迁群众就业增收问题。截至目前,全州劳务输转就业19180人;建成运行扶贫车间48个,吸纳就业1692人;公益性岗位就业2783人。东乡县对所有搬迁群众就业能力、培训需求、家庭结构等情况采取“一户一档”的办法,建立就业岗位菜单、就业状态清单和劳动力资源账单“三个清单”管理,按需求应训尽训;同时,新建综合市场,开辟一户一摊位,探索形成了清单管理促就业和建设市场保就业的“县城南区”模式。东乡县充分利用“达板经济带”高速发展的黄金机遇,在达板镇新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园和凤凰山扶贫车间,建设毛纺、玻璃、铝合金等工厂,形成了招商引资扩就业的“东乡达板”模式。产业园可新增就业岗位9700个,预计带动户均实现年收入5万元以上。对依托景区景点乡村旅游安置的搬迁群众,引导支持搬迁户发展休闲、度假、体验、观光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开发就业岗位,拓展增收渠道。康乐县、和政县、积石山县和永靖县以全州打造“旅游百亿级产业”为契机,围绕莲花山、松鸣岩、大墩峡、黄河三峡等旅游景区、缐家楼等红色文化、保安三庄等民俗文化资源优势,形成了以康乐县为代表的“旅游区+农家乐(民宿)+农户”的“康乐景古”模式。截至目前,建成农家乐(民宿)250家,开设旅游产品销售点310个,带动增加就业岗位1200多个,人均年收入1万元以上。截至目前,实现1人以上家庭成员就业的户数共13925户,占家庭内有劳动能力户数100%。

        高起点建设基础配套设施。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同步推进安置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在800人以上的集中安置区配套建设小学幼儿园、卫生室、文体广场和村级活动室,全力保障和改善搬迁群众的出行、上学、就医条件。坚持“三分建七分管”的理念,强化党建引领,加强社区管理,促进社会融入,在集中安置区设立社区服务中心或易地搬迁服务中心,为搬迁群众统一提供水电气、户籍、子女入学、社保医保等管理服务,组织开展文明创建和公共文化活动,努力让扶持服务更有民生温度,促进搬迁群众安居乐业,更好地融入新环境、开启新生活。截至目前,临夏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共硬化改造道路159.65公里、铺设供排水管网104.37公里,污水处理设施96个、垃圾处理设施8个,在大中型安置区新建中小学28个、幼儿园23所、医疗卫生服务设施20个、社区服务设施17个、文化广场15个、综合活动室11个。

截至目前